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溫度決定生存條件

溫度決定生存條件
人類生存的地球距離太陽1億4960萬公里,年平均15℃的溫度,提供生命適合生存的環境。而離太陽近的水星、金星,因為溫度高達400℃以上,水分都蒸發了,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等,因溫度在零下100℃,全都是冰。

地球上的「溫室效應」使大氣層透過捕捉輻射,讓不同地區的氣溫相對穩定。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就會冷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平均溫度會是−18℃。正是有了溫室效應,使地球平均溫度維持在15℃,然而當下過多的溫室氣體導致地球平均溫度已經高於15℃。

「溫度」,是決定生命存在的關鍵因素。溫度使地球上的冰塊融化成充滿活力、滋養著萬物的水;又使水變成了蒸氣,使空氣更加清新、滋潤,孕育著生命。以滿足人類「需求」為主的各種活動,已經使大氣層的溫室氣體含量增加,由於燃燒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甲烷及氟氯碳化物等產生排放的氣體,經紅外線輻射吸收留住能量,導致全球表面溫度升高,加劇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使我們賴以維生的環境面臨極大的挑戰。

地球溫度增加或降低1~2度,就會對生命造成重要危害,那麼提供人類細胞生存的環境,體內的溫度是否也相對的會影響每一個人的生、老、病、死?
閱讀全文
http://anlan2012.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34.html

《安嵐居》陳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