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















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包括冠狀動脈管腔內血栓形成,冠狀動脈痙攣,粥樣硬化斑塊內或斑塊下出血,心排血量驟降,心肌需氧量猛增等。

  心肌梗塞是供應心臟本身營養的冠狀動脈血管發生了堵塞,造成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心肌梗塞作為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基本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內皮功能障礙、高血脂症等這些因素都能造成血管持續痙攣、管腔內血栓形成,從而導致冠狀動脈完全閉塞,使心肌嚴重而持久地失去營養,發生壞死。

  冠狀動脈管腔內血栓形成

  ①心肌梗塞前無心絞痛病史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一般都在70%以下,原管腔較為通暢,該動脈供血的區域無有效的側支循環,血栓使管腔突然完全堵塞,受此血管供血的心肌急性壞死。該類病人發病急驟,症狀嚴重,心肌壞死常自心內膜下至心外膜下貫通心室壁全層。其梗塞部位室壁常變薄向外擴張,在發病1周內易並發心臟破裂,血栓堵塞在冠狀動脈大分支近端,貫通性梗死累及範圍較廣,常發生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及室壁瘤形成。

  ②原有心絞痛史或陳舊性心肌梗塞史者:急性血栓堵塞另一支冠狀動脈,不僅使其供血部位發生急性心肌壞死,並阻斷了提供原缺血和陳舊心肌梗塞部位的側支循環,使病情較前更為嚴重。

  ③多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在某支冠脈斑塊已使管腔極為狹窄處發生急性血栓堵塞者,一般既往多有心絞痛史,可因存在一定數量的側支循環對心外膜下心肌起了保護作用,急性堵塞所致的心肌壞死可能僅限於心內膜下心肌,呈多發灶性壞死,梗塞範圍較小,故不易發生心臟破裂及室壁瘤形成。

  ④在冠脈斑塊處血栓形成不完全堵塞:病人常出現不穩定性心絞痛,也可導致心內膜下急性心肌梗塞,心電圖無異常Q波,此時應進行血清心肌酶學檢查,以助診斷。

  冠狀動脈痙攣

  在一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發病後12h內做的冠脈造影中,顯示有冠脈痙攣者占40%,向閉塞冠脈注入硝酸甘油能使閉塞的管腔開放或部分開放,說明該組急性心肌梗塞是由冠脈痙攣造成。

  粥樣硬化斑塊內或斑塊下出血

  富含脂質的軟斑塊表面的纖維覆蓋火鍋較薄,加上斑塊的外形,其中脂肪灶處於偏心位置,受血流衝擊易於破裂。除這些易損斑塊的結構以外,由冠狀動脈腔內壓力急性改變、冠狀動脈張力改變、隨着每次心搏冠狀動脈彎曲及扭轉等外界因素都可使易損的斑塊破裂或內膜下出血,誘發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梗塞。

  心排血量驟降

  休克、脫水、出血、外科手術或嚴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驟降,冠狀動脈灌流量鋭減。

  心肌需氧量猛增

  重體力活動、血壓升高或情緒激動,致左心室負荷明顯增加,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狀動脈供血明顯不足,導致心肌細胞缺血、壞死。

(文/內科主任孟慶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